【腦洞商業概念|公司行號類別大解析】
股份有限公司?有限公司?行號?差別在哪裡!
腦編小時候在路上,常常看到一些公司偌大的招牌寫著XXX股份有限公司,心裡不禁開始想為什麼要叫有限呢?為什麼不叫無限?無限聽起來感覺比較厲害 xDD
長大之後才發現,小時候太天真啦,商業的世界是複雜的!
原來營業除了有分行號,還有分公司,甚至還有許多不同的
公司類別。
腦編最近也正和創業的夥伴準備成立一家公司,正好就碰到了許多公司法、公司類別選擇的問題,特此整理一篇,和大家分享!
本篇文章同步刊登在Instagram 「腦洞大開|商業時事X議題分析」,裡面有附上更多精美的手繪插圖和懶人包,歡迎常來踏踏!對其他 #腦洞商業概念 的文章有興趣,請看:
https://bigbrainhole.medium.com/
▍行號 V.S. 公司
對於許多創業者而言,第一個可能會先去思考要成立的是「行號」還是「公司」,兩者在專用性、責任、稅率都有許多差別。
行號指的是根據商業登記法所成立的商號(行號),分成獨資或合夥兩種,負責人及合夥人都是負無限責任。以專用性而言,行號的名稱僅止於縣市,因此較為適合服務範圍小的店家登記。
公司則是依據公司法規定登記成立的社團法人,股東就出資額負責(無限公司除外),又有分成兩合公司、無限公司、有限公司、股份有限公司及閉鎖型股份有限公司。以專用性而言,公司名稱是全國的,所以不會有像行號出了縣市又看到名稱一樣,但是不同人經營的店面。
▍什麼是有限、無限?
時常看到名稱上面會掛著有限、無限的字眼,以前傻傻不知道其中含意,還覺得掛「無限」兩字的公司聽起來很猛xD,但是細了解之後才會發現,原來所謂的有限、無限,指的是「清償責任」的不同。
創業之後,團隊可能會有債務的產生,其中無限清償責任指的是不管當初出資額多少,都要負擔清償的責任。有限則只需要對出資的範圍、股份比例作為清償的底線即可。
▍營業稅的差異
對於不同型態的行號或是公司,稅率規則也不太一樣。基本上行號的月營業額在20萬以內,可以申請免用統一發票,但仍須用收據繳納營業稅率1%。而不管是公司或是行號,只要月營業額在20萬元以上,就必須繳納5%的營業稅。
▍公司有哪些類型?
依據台灣的公司法,目前公司分為股份有限公司(閉鎖型股份有限公司算其中一種類別)、有限公司、無限公司及兩合公司。 因兩合公司及無限公司在 30年來幾乎沒有成立,以下針對有限公司、股份有限公司,以及閉鎖型股份有限公司進行討論:
❶ 有限公司
有限公司的股東就其「出資額」對公司負責。投票則是按照「出資人頭」計算。有限公司若股東想要轉讓其出資,需要經過半數股東同意。而若是擔任董事的股東,還需要全體股東同意。
適合對象:股東人數有限、營運團隊多為股東
優點:初始設立容易
缺點:對外募資發行新股,須經全體股東同意,流程相對複雜
❷ 股份有限公司
股份有限公司原則上由兩個股東組成。投票權按照「所持有股份數」計算。除些許例外,公司股份原則上可以自由轉讓。除非需要變更公司章程、合併、解散需要股東會特別決議,多數事項則由董事會主導。
適合對象:兩人以上創業、有計劃找對外投資人的團隊
優點:彈性的股權設計適合資本運作
❸ 閉鎖型股份有限公司
閉鎖型股份有限公司為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個子類別,因應公司不同型態的募資需求的彈性設計。例如對於特別出資(技術、勞務、專業、信用)的方式換得股份,抑或是特別股、無票面金額股的發行都是如此。
優點:公司自治有更高的彈性,募資操作也更多元;適合和國際市場接軌
缺點:技術出資的高額所得稅
▍吸引投資人的公司型態
投資人在考量是否投資一家公司時,會針對其結構是否能夠讓股份自由轉讓,避免要出場時困難;公司遇到爭議事項的時候是否可以有規範有效擬定結論等。
根據《台灣創投攻略》一書中提到,以公司型態來說,創投大多數會選擇投資股份有限公司類型的公司,幾乎不可能投資有限公司,而閉鎖型股份有限公司則需要花費較高的時間與團隊接洽。
◤本週商業概念小結◢
可以發現公司成立時需要考量的因素很多,不同類型的公司行號沒有絕對的好或差,只有對團隊適不適合,除了需要放遠思考到未來的募資規劃、股權架構,也要想思考短期公司成立的必要性、創始團隊股權分配以及所需付出的費用。
除了在公司類別的選擇、設立上有很多可以著墨、討論之處,在公司發行股票、股權設計也是一家新創團隊必須有共識的話題,之後有機會腦編再和大家分享這方面的整理!
撰文 / 腦編
製圖/ V編
腦洞大開|商業時事X 議題分析
腦洞大開IG連結: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big.brainhole/
👉每週六輪流分享兩大商業主題:#腦洞創業系列、#腦洞商業概念
👉每週一固定分享一週商業時事:#腦洞商業時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