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腦洞商業概念|破壞式創新是什麼?】

你真的懂「破壞」嗎?

腦編經常聽到身邊親朋好友在談論某一家公司、創業的營運表現時,都會以「破壞式創新」這個詞彙來形容。例如:「 Uber 『破壞了』計程車市場的狀況,是一個破壞創新的案例。」 但是,「破壞式創新」真的是這麼用的嗎?

「破壞式創新理論」(Disruptive Innovation)是由哈佛大學教授克雷頓.克里斯汀生 (Clayton M. Christensen)於1995年所提出。

20年後,克里斯汀生發現其核心理念廣受誤解、很多綱領也遭到誤用。經常有研究人員、作者、顧問,在文章中錯誤引用破壞式創新一詞,使研究方向、企業策略擬定錯誤。 因此,他也針對破壞式創新理論進行重新的定義、論述。

本篇文章同步刊登在Instagram 「腦洞大開|商業時事X議題分析」裡面有附上更多精美的手繪插圖和懶人包,歡迎常來踏踏!對其他 #腦洞商業概念 的文章有興趣,請看:
https://bigbrainhole.medium.com/
Disruptive Innovation|圖片來源:https://www.src.sk.ca/blog/it-disruptive-defining-disruptive-innovation-entrepreneurs

▍什麼是破壞式創新?

根據克里斯汀生在破壞式創新理論中的定義:「破壞」是指資源較少、規模較小的公司,能夠挑戰根深柢固的業者。

特別是由於既有業者聚焦在最挑惕(也是利潤最高)的顧客,努力為他們改善產品和服務,以致超越了另一群客層的需要,或是忽略了一些顧客的需求。 此時,具破壞力的後起之秀,開始瞄準這些被忽略的市場區隔,提供更合宜的功能,價格通常也較低,已取得立足點。

既有業者忙著在要求更高客層追逐更高獲利,往往對此為積極回應。新加入者接著更上層樓,提供既有業者主流顧客要求的功能,同時仍維持讓自己當初獲得成功的優勢。當主流顧客開始大量採用新進業者的產品,破壞就發生了。

▍所以說 Uber 符合「破壞式創新」嗎?

根據破壞式創新理論,Uber的案例並不符合破壞式創新。

克里斯汀生解釋道,破壞式創新往往從「低階立足點」(lowend foothold)崛起,因為現存的業者通常服務最有利潤可圖的客戶,至於市場中一些不在意、不要求部分內容的客戶,既有業者的服務往往超過了他們所要求的標準。 而「破壞者」為這些顧客開了一扇門,提供了剛剛好足夠的產品。 另外,破壞者創造了「新市場立足點」(new-market foothold),他們能夠把原本業者的「非消費者」變成為他們自己的消費者。

例如在複印技術的早期,全錄(Xerox)鎖定的是大公司,並且收取高價,提供這些客戶高品質、客製化的服務內容。 但是那些負擔不起高價的學校圖書館、個人家庭、其他小客戶,就必許以複寫紙或是油印機代替。 直到1970年代末期,新挑戰者引進個人化影印機(服務過去既存業者 Xerox無法服務的顧客),為個人與小型組織提供了解決方案,也創造了一個新的市場。

而Uber 的立足點並非「低階」,因為既存業者(計程車業)的服務並未為數過多、提供太好的服務給客戶;另外,他們也沒有創造新的客群,Uber的發源地在舊金山,那裡有良好的計程車市場,而大部分的客戶也有叫車習慣(而非因為現有選項太貴,所以轉搭大眾運輸工具的顧客)。

▍釐清破壞式創新的重要性

回到本文開頭,為什麼要釐清這個名詞這麼重要? Uber把整個產業搞得天翻地覆,難道還不夠「破壞」嗎?

克里斯汀生說到,正確引用這個理論,會影響到它的效益是否實現。決策者在了解這個理論的基礎、核心建構後,就可以判斷競爭對手的樣態,以及他們發展的軌跡。

破壞者的焦點,會建築在建立符合市場需求的商業模式,而不是著眼本身的產品、服務。一旦破壞的產品、服務成功(符合市場需求),由低階市場或新市場這些現行業者忽略的市場慢慢往主流市場移動,就會侵蝕到既有業者的市佔率。

但是這個從低端、新市場轉變到主流市場,傳統上往往需要許多時間,也讓大部分的既有業者會忽略破壞者的威脅(像是溫水煮青蛙)。

克里斯汀生也發現,若新進業者採取「維持性創新」(也就是客群、市場和原先既有業者相同,只是把現有產品變得更好),成功率則非常低(約6%),因既有業者會及時發現並且因應。

▍破壞式創新的三個例子

❶ Netflix

Netflix 並非一開始就提供線上串流的服務。 早在1997年創立之初,Netflix與百視達服務的客群就完全不同。 百視達的客戶大多是衝動型租片(通常是新片);而Netflix則提供線上介面,並且透過美國郵政寄送DVD。然而,寄送則代表需要好幾天才會收到影片,Netflix的顧客包含不在意新片的影迷。 但是,Netflix也從新市場中拓展出線上串流,透過科技,豐富了內容選擇,而且已訂閱制、隨選隨看、低價、高品質的服務吸引到了百視達的客戶,侵蝕了既有業者的市場。

❷ 共享機車

共享機車服務鎖定在對於完成「最後一哩路」的民眾。這些民眾原本可能需要搭乘公車、計程車才能從捷運站回到家,但是在共享機車的商業模式下,這些客戶能夠以更便宜的價格,滿足過去方式下無法滿足的服務。

❸ Airbnb

Airbnb 服務推出時鎖定低端市場,那些想要大其他城市、國家旅行、參訪的消費者,但是既有業者(飯店業)往往提供過多的服務、更高的價格。Airbnb媒合了有閒置空間的房東(host),讓旅客可以以更便宜的價格,使用服務,有破壞式創新的兩個利基點(低端市場、新市場)。 隨著業務的擴大,Airbnb也開始有高級住宅、特色住宅等高端消費產品,也危及到了原先旅店業的市場。

◤破壞式創新小結◢

我們經常可以聽到有人把「破壞式創新」這個詞掛在嘴邊,去描述一切新創、新產品、新科技、新服務的概況。但是破壞式創新有著兩個利基點:低端、新市場,若無法滿足的話則是對於該理論的誤解。

為什麼名詞解釋那麼重要?在提出理論的20年後,克里斯汀生發現許多人對於這個詞彙有錯誤的認知:「破壞理論並不會指引經理人該做什麼,而是協助他們在維持或破壞的道路之間,作出策略性的抉擇。」足以顯現正確地了解該理念,可以有架構地分析事業成功的因素,避免因錯誤的認知導致偏差的策略擬定。

Clayton M. Christensen|圖片來源:https://sloanreview.mit.edu/article/an-interview-with-clayton-m-christensen/

撰文 / 腦編

製圖/ V

腦洞大開|商業時事X 議題分析
腦洞大開IG連結: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big.brainhole/
👉每週六輪流分享兩大商業主題:#腦洞創業系列#腦洞商業概念
👉每週一固定分享一週商業時事:#腦洞商業時事

--

--

腦洞大開|商業時事X議題分析

​👉每週六輪流兩大商業主題:#腦洞創業系列#腦洞商業概念 ​ 👉每週一固定Instagram分享一則商業時事:#腦洞商業時事​ 🤯挑戰你對知識的渴望🤯有洞的腦才可以接收新知麻